印氏宗族网
 
理 事 会
新闻发表
统派合谱
族训章程
印氏论坛
族长寄语
祠堂竣工
字辈派歌
祠堂庆典
丹江宗亲
江西宗亲
河北宗亲
利川宗亲
湖南宗亲
陕西宗亲
云南宗亲
重庆宗亲
河南宗亲
贵州宗亲
安微宗亲
四川宗亲
江苏宗亲
广西宗亲
恩 本 堂
东北印氏
印氏名人
名人亊迹
迁沔派序
祠堂续谱
祠堂奠基
祠堂封顶
祖坟乔迁
清明会议
清明祭祖
族人亲情
寻根问祖
趣味故事
喜庆联欢
印氏家族网
印小天的博客
联系我们
后台管理

族长: 印家绿先生向您介绍以下新闻:
印氏合派势在必行
印氏族谱续撰寻亲启示
印氏宗族网主编回复石家庄市铁道大学印志刚
天下印姓一家亲------三地姓印相聚广州
聂荣臻司令员与黑水坪印氏家族
鄂、赣两省印氏宗族(冯翊堂)领导层仙桃会晤
湖北江西印氏宗亲心连心
湖南印氏族长率团参加湖北印氏宗祠庆典
湖北印氏宗祠陈场印氏宗亲代表团留影
湖北印氏宗祠丹江口市印氏宗亲代表团留影
河北印氏家谱及编委会全体委员合影
湖北印氏宗祠落成庆典大会
湖南印氏宗祠竣工落成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丹江宗亲  

 第一块灰沙砖在我市产出纪实

                                  印毅



    现在,丹江口市城区有三家生产灰沙砖的工厂。有的乡镇也建有灰沙砖厂。城乡的许多建筑墙体都是用灰沙砖砌成的。灰沙砖已大量占有了市场。而且它必将淘汰那种破坏生态,大量占用耕地,高耗能,高污染以及工人高强度劳动生产种种弊端的粘土砖而取代之。灰沙砖是近代欧洲人发明的,它的原料是石灰和沙子,粉碎后,压制成型,经过高温蒸压而成。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修房盖屋,只能使用粘土砖的历史。但是,在丹江,乃至十堰市首先生产出灰沙砖的工厂,却鲜为人知。它不是现在的几家灰沙砖厂,他们是近几年才兴建投产的私营企业。而改变这一历史的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由丹江口市国营第一砖瓦厂创造的。
    虽然那个厂建成投产后,只生产了96万多块成品灰沙砖,后因建设丹江口市棉麻纺织厂需要用地而关闭了。但它毕竟代表了灰沙砖这一新兴工业产品,在我市的产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人有幸参预并领导了创建丹江口市第一家灰沙砖厂建设工程的绝大部分工作。至今,我对当时这一工程的建设,仍深深怀念,并深感荣幸。现将当时建厂前后的一些具体情况回忆纪述于后:
    1982年9月,我被任命为丹江口市第一砖瓦厂党支部书记。(那时还没实行厂长负责制)当时厂里生产形势很好。全厂200多职工,100多另时工,共300多人。一座轮窑,一座隧道窑。年产红砖2000多万块;红瓦40多万页。而且供不应求。但生产所用的黄土全靠购买老河口市付家寨乡陈家港生产大队的。原签合同虽未到期,而可取土的土源却越来越少。很快就要枯竭。一旦用完,要么停产,工人就要失业;要么去更远处买土。我厂一年用土量是4万多立方米,必将大大增加工作量和生产成本。而且土源又非常紧缺。我和厂其他领导曾多次讨论研究,有关黄土枯竭,工厂的出路问题。为此,我们在丹江城区周围作过土源调查,还到外地考察过迁厂或新建砖瓦厂的偿试。都未有结果。后来,从《建材》杂志上,我们看到了有生产灰沙砖这一信息。了解到灰沙砖是一种实密硅酸盐混凝土制品,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欧洲人发明的。原料是河沙和石灰,不用火烧,而用汽蒸,污染小,生产流程大部分是机械化。我省就有好几家工厂在生产灰沙砖。为此,大家眼前一亮。认为是个好项目。我们当地有沙,有石灰,可行性很大,值得一试。
    1983年春,征得市建设委员会(当时砖瓦厂属建委管)江主任同意。于5月28日至6月2日,我带领技术员和会计外出参观了罗田县和通城县两家灰沙砖厂。初步了解了灰沙砖的性能、生产源料、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以及投资概况等。
    7月11日决定派人提取河沙和石灰样品到罗田县灰沙砖厂进行化验。结果都符合生产灰沙砖的标准。
    在此同时,安排刘时等同志,对本市现有砖瓦厂的产能,销量,销售范围以及市场需求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认为:我厂是丹江城区及周边区域红砖供应的主力。其它几个厂生产能力小,也有土源枯竭问题。根据全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状况,砖块的需求一定不会少。而且,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并对生产灰沙砖的主要源料,河沙和石灰的价格及运输也进行了协商摸底。结论是:市场需求没问题;就是生产成本可能暂时要高于粘土砖。但不会高出多少。生产规模只要能达到年产2000万块以上。就能把成本降下来。从长远看,市场潜力非常可观。
    于是,在8月中旬正式向市建委和市政府以及郧阳地区建设局提交了转产灰沙砖的可行性调研报告。
    9月12日,建委邵副主任正式通知:市建委15号到十堰,参加地区召开的挖潜和技术改革会议。并说:“地区建设局已同意建灰沙砖厂,投资概算为85万元。要求我厂报送建厂可行性调研报告、项目详细表、材料计划以及土建工程计划等。
    从这以后,我们即正式开始了建厂的筹备工作。
    1984年2月27日地区建设局王局长等一行到厂视察灰沙砖所需的沙源和厂址等现场。听取了我们的汇报。感到比较满意。更增加了我们的信心。
    3月8日,市经委会上宣布:地区已定1984年技改项目中,我厂的灰沙砖项目已列为第一批。资金85万元,来源是财政拨款10万元;技措50万元;自筹25万元。
    3月12日刘时再次去罗田灰沙砖厂取经和搞实试。路经武汉,到省建材局汇报。黄科长说:“你们回去向市里汇报,大胆搞,罗田的化验单省里认可,不要再化验了,建厂批文3月底可能下文,不需要请省里有关单位设计,你们市里自己就可以搞。
    3月15日,我到地区建设局向欧阳局长汇报。他马上叫办事员小邢到地区经委去问情况。小邢回后告知:地经委经字(1984)11号文件上报的第二批建厂计划有丹江口市第一砖瓦厂的灰沙砖项目。资金由人行贷款70万元,自筹15万元。
    3月29日我带队,由市建委谢志刚、工商银行任文波、财政局饶建明及本厂技术员刘时、会计操一等同志以及正在武汉学习的曹厂长。先到通城参观了两家灰沙砖厂。
    4月4日返回武汉,与前一天到达的市建委刘祖福副主任以及郧阳地区建设局的欧阳局长到省建材局汇报。接待我们的是陈安宁局长和王处长。先听取了曹厂长的祥细汇报和刘主任及欧阳局长的汇报后二人都说:“有这个项目,但是几家联合决定的,需要三堂会审,要平衡。”要我们再找省经委和省人民银行,先汇报,勾通一下,对将来争取时有利。后我们又找了这两个单位汇报了情况。他们的答复基本上和建材局是一样的。都给他们留下了有关资料。随后,我们又溯长江而上,先参观了宜昌市的硅酸盐砖厂并和该厂商谈了技术合作问题。4月7日后又看了巴东县的灰沙砖厂和考察了重庆市的页岩砖厂。
    回丹后,先向市建委汇报。
    4月19号又向地区建设局作了汇报。
    与此同时,厂里成立了转产灰沙砖的专班。厂长曹祥荣主抓,刘时同志负责设计和工程建设的具体领导。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慎密、优质、高速、安全!”
    5月下旬由曹厂长带队再次到宜昌和重庆考察和联系设计等问题。同时派采购人员到江苏、湖南、四川等地购买锅炉、高压蒸养釜、砖机等大型设备。
    6月下旬根据几路外出人马,在外谈妥的各种设备的质量、价格、交货期限以及运输方法等情况进行比较。最后决定:用江苏江阴的砖机,重庆的锅炉,四川乐山的高压蒸养釜等。
    7月上旬我们邀请的宜昌硅酸盐砖厂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来丹商谈好了关于给我们建厂,作技术指导以及培训岗位工人等问题。并签了协作协议。
    就在我们信心百倍,干劲十足抓建厂的这个时候。市里个别机关的个别人,对我们建灰沙砖厂提出了怀疑。主要原因认为:成本高,要亏损:再就是说质量不可靠,怕没人会买等。
    征对这些问题,1984年10月11日,市长何金祥和分管工业的副市长胡祖光在市经委(这时,砖瓦厂已由建委改为经委下属的建材公司管辖)召开了经委、财政局、建设银行、计委、建材公司以及我厂等单位参加的联合会议,专门讨论了我厂转产灰沙砖问题。与会人员,除一个单位没有领导到场,派了一个代表,他说:“我看过灰沙砖质量很好。但我们领导说,成本肯定在7分以上,上了就亏。”而其他参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认为我厂诂算的成本是合理的,而且有虚头。目前,想赚大钱不可能,但潜力很大。不会亏损。应该上。
    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胡副市长说:“灰沙砖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质量性能好,设备可以通用,是节能、开发项目。政策上是允许的。最近下马风大。我认为近期赚大钱不可能,但不会亏本。要上,要抓紧上!千方百计上!谁要再吹下马风,要追昝责任。”
    何市长最后表态:“灰沙砖排除干扰要上。能保饭碗,就的确不容易。厂里要统一认识。快上。”
    由刘时同志设计的建设安装图纸,经宜昌硅酸盐砖厂和省有关部门审定后。11月14日经委谢万里主任和建材公司的领导到厂听取了意见。得知设计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国内先进设备和工艺,并有国内尚还没有的余热回收利用的发明时。谢说:“就是要搞就搞先进的。这是长远问题。”
    从这以后,真正的坚定了我们建厂的信心和决心。当时厂里一是抓紧红砖红瓦生产不放松。从机关和各车间抽调出33人的专班。加上工程建筑队70多人,共100多人的建设队伍,日夜工作。
    10月14日决定派出钳工、维修工、化验员、电工和锅炉工等到宜昌培训。
    12月14日,地区经委谭科长来厂了解落实85年投资资金。
    根据最后的设计,工程概算,总投资为145万元。主要由市建设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到1985年4月底已完成投资额75万多元。其中土建用款16万多元,占投资额88%;设备采购进厂32台套,50多万元,占投资额的58%。大型设备,锅炉、蒸压釜等都已到厂。
    就这时,又遇上了国家严格控制银行信贷问题。工程资金无法保证。在外所订的供货合同,因没钱,而不能进厂。工程队因缺少原材料,只能做做停停。工程处于半停顿状态。
    5月10号市长办公会议听取了我和刘时的汇报。胡副市长对灰沙砖项目的资金和材料等问题向有关单位作了协调和布置。并要求我们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
    于是,我于5月25日约了市建设银行的孙楚平科长一起到十堰,先找了地区建行和经委。建行答复在积极想办法;经委的小宋回答说:“我28号也要到省里要钱。”要我们到武汉会合。29日我们在汉见到了地区经委的闫主任和小宋。闫说:“你们先找省经委汇报。我们在这开会,会上也要争取这个项目。”这样我们又找了省经委和省建行。都答复资金难,表不了态,要等开会平衡。让我们把工程的有关材料和照片留给了他们。
    7月18日地区王良伟、李(现记起名字)两位专员和市委书记彭锦章等二十多人到了我厂,视察了施工现场,听取我们的汇报后。分管工业的李副专员当场指示在现场的地区机电设备公司杜经理,让他们先为我们厂垫付资金,供应设备。
    下午,我们即和杜经理草签了一份协议书。由我厂给地区机电设备公司提供所需设备清单,他们代为采购,直截进到我厂。待我厂资金到位后,连本带息返还给他们。
    8月17日我和刘时同志,到地区落实李专员协调的设备由地区机电公司垫付资金问题。去后杜经理不在,而未结果。又找到地区建材公司。由陈维录副经理在晚上,领我们先后找到了计委的方主任和李副专员。他们的答复都是要等开会研究。
    19日我们回丹江,下午去市建材公司,得知市委组织部通知,已抽调我到市委整党办公室工作。第二天我移交完工作后就离开了砖瓦一厂。结束了建设灰沙砖厂的领导工作。
    以后的一些具体情况,因没亲自参预,也没留下纪录材料。加之时间较长,所以,不能说的很详细具体,但大概情况是知道的。85年3月曹厂长就病了,直到后来就没有回砖瓦一厂上班,调走了。我走后一位副厂长 全面负责厂的工作。副厂长刘时同志担负起了转产灰沙砖的建设任务。经过努力,于1985年10月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工程竣工投入试生产。头几釜(每釜20车,每车2500块)生产的灰沙砖,怕用户不了解情况,为了宣传。就在工厂路边上,首先自己盖了一栋三层高的办公楼,作为样品广告。至今那幢楼还耸立在市棉麻纺织厂的大门右侧。试生产一次成功。共生产灰沙砖96万多块。无论是抗压、抗拉强度和外观等指标均优于粘土红砖。都被逐渐认识的用户购买完了。
    试产的这批砖,成本核算的确比红砖高11%。1984年底红砖成本为370元/万块。85年我走了,说不清,但也高不了许多。也就是说每块要高三厘多不到四厘钱。红砖销售价,当时每块为0,06元。灰沙砖质量好每块按0,065元出售是可行的。就是按0,06元卖也不会亏损。何况是试产阶段。当时,由于流动资金紧张和为了分析查找试产中的优缺点等原因,而停了产。经查,成本高的原因有技术的;有原材料控制等。最后发现的最大原因认为是砖机的出口大了,因而,生产出的成品规格都大于正负误差标准。这样无形中每块砖都多消耗了原材料。刘时们正在准备生产时,这时新调来了厂长,对灰沙砖的看法十分消极,迟迟不同意生产。刘时找到市建材公司,建材公司同意了刘的建议,将灰沙砖厂从第一砖瓦厂分离出来,由刘担任厂长。刘时同志上任后,正在积极筹备开工生产时。这个时候,市政府决定把第一砖瓦厂的地盘、职工、资产以及债权债务等全部划归给了新建的丹江口市棉麻纺织厂。这样,灰沙砖厂就彻底关闭了。锅炉等一些棉麻纺织厂能用的设备,该厂使用了。不能用的都全部卖掉了。我现在想起来还感到十分惋惜。
   (由于棉纺厂改制,其档案无处可查;刘时同志患了老年忧郁症,现在连话也说不清楚。其他人也都没有留下文字材料。所以,有关建厂的一些正试批文等,都没有去查找。本文只是根据我的笔记本纪录和回忆而写的。
 
  •  


                                              湖北省丹江口市物资局退休干部: 印 毅
                  

  •                                                                                2011年1月28日   



    版权所有:湖北印氏宗族网
    主办单位办公地址:中国.湖北仙桃市
    鄂ICP备09014625号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