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随笔
湖北仙桃.印保星
时值我族第三次族谱修篡启动,我有幸能作为修缮委之一员,深感责任重大,恐能力资历过浅而难堪重任时时难安!近十年来,围绕修谱建祠工作,上至大字辈,下至贤祖字辈.无论老幼.皆热情出钱出力,四处奔忙,上下齐心,各司其责。筹备工作中许多感人事例始终鞭策着我,我作为印氏后人,亦当倾心尽力,使早日完成伟业! 然有一心结一直缠绕于心,那就是围绕我祖旺公究竟是明朝青州府官员还是人家所谓的红笔师爷?我在近十年来一直关心着这个问题,可每每听来皆是令人心酸不已,不知是前传后教有误,还是我们后世子孙误解,传说居然相当滑稽可笑,我祖旺公在外游玩,遇陈布政,招之府中做师爷。岂不知师爷在民国才有。 有鉴于此。我仔细阅读了甲申年<印氏宗语》之源流考。结合现代科技。在网上搜索相关史料。端倪初现: 其一 我指出源流考中错误。源流考中称, 明之中期我始祖旺公由北直历游齐鲁这个历字应为隶。因为不管何朝何代。一半都将京师所辖地称为直隶。明洪武建都南京。故称南直隶。永乐十八年移都北京故称北直隶。所以我祖旺公由北直历游齐鲁。应为我祖旺公由北直隶游齐鲁。 其二。我祖旺公游齐鲁。大多族人普遍臆断在山东游玩。殊不知此游非单纯上的游玩,游可以理解为游学 游友出行 求官求职也包括旅游了。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难道孔圣人这句名言中的游仅仅只代表游玩。仔细品味 游字含义很多。由此,我个人认为。我祖在当时,是在已取功名(如当时考中举人,则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了,其学历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 博士等)然后先在京师也就是北直隶寻求发展未果后,转道山东至青州府求职。青州布政使在面试后知其学识渊博后,留在府衙任用(明朝布政使是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从三品,参政主要分管 督粮道 督山道 分字道等。其下还设有经历一名从六品 都事一名从七品。照磨一名,从八品,检校一名正九品,理问一名从六品。副理使一名从九品,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各一名,从九品。 据此分析 我认为我祖被陈布政“厚其礼而聘之 迁至幕府” 。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陈布政把旺公招之府上做“红笔师爷”,府代表衙门。而非简单意义上的府邸,由此推断 我祖旺公 在怎么说也应该是一位有品级的官员 按源流考中之谈家国事,皆嘉纳焉!两人一心,遂成莫逆。 盟曰:尔无我猜,我无尔疑,生不相负 死无相离。另外还有印陈不开亲的传说。我可以断定我祖旺公的品级应只在陈布政之下 众人之上,试想 堂堂一个从二品高官,会和一个“师爷”或品级低下之人结义吗? 另外 不论上述是否属实 我这里尚有一最大疑点,再次提出供族人参考: “源流考” 中之太守为谁?古复进士陈公冕也!其中称陈冕为太守,而我等一直以来耳熟能详的是陈布政冕公 我细查明中叶前青州根本查无此太守或布政使 而在清末光绪年间才有青州知府陈冕,这里我详细介绍陈冕, 陈冕其祖父陈显彝曾任山东盐运使,山东候补道 登州 莱州青州兵备道。进士,其父 陈恩寿,曾任山东莱阳县令。进士。陈冕出生晚清官宦之家,。17岁以顺天府乡试中举.清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中葵登科殿试。中一甲第一名为清代第105位状元 任青州知府。1893年 陈冕病逝于济南鞭指巷状元府。时年34岁。 综上所述 笔者以为,不论我祖旺公是否和陈布政为莫逆之交,也不论我祖是否为官,我等后人皆应怀崇敬之心,竭力查证。早日完成第三次修缮壮举 以慰先人在天英灵!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印氏第十八代孙 保星 瑾撰

印保星先生和夫人陈余华女士
|